1987年在日本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可持續發展理論被首次提出,其通用定義為“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并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傳統意義上,鋁工業屬于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基礎工業。每生產1t原鋁,需要消耗2t氧化鋁(4~6t鋁土礦),消耗電能15000Kw﹒h,消耗熱能62GJ,并且造成大量污染。因此,實現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自從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后,國際鋁協規劃了世界鋁工業未來發展的模板和框架,而后發出了全球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倡議,要求所有成員單位都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連貫性做出各自的貢獻。他們選取一些特定的運動指標,制定了一系列非強制性目標,用以激勵全球鋁工業在經濟、環境、社會、健康和人身安全方面進行堅持不懈的改善。全球鋁工業可持續發展運動代表了國際鋁業協會現有活動計劃的進一步發展,將著眼于顯著改善全球鋁工業的運行狀況。
為實現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均采取措施,從資源、能源、技術、排放和使用等方面對鋁加工進行調控。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首先使全球成本最高的中國、北美和歐洲鋁工業受到沖擊。繼美國鋁業公司決定將年產量降低35萬t后,海德魯公司宣布計劃關閉Karmoey鋁廠的一條生產線,中國也關閉氧化鋁產能40%左右。同時,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也壓制了鋁產品的消費。金融危機后的2010年,中國和全球的原鋁產量和消費量雙雙躍入歷史上新臺階,全球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擺在了世人面前。
鋁工業在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和促進了其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交通工具上使用鋁,大大減輕了整車質量,從而節約了大量能源、降低了氣體排放。如車輛減輕100kg,累計可節省能源150GJ,減少CO2排放8.5t。
金屬鋁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金屬概念,由于其質量輕、資源豐富和可回收再生等優越性能,正在成為一種“綠色”的基礎材料,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相呼應。對國際鋁工業發展規律的研究表明:鋁工業是可持續發展的儲能工業,是“朝陽產業”。未來鋁工業的發展有如下幾大主要趨勢“
1) 一體化趨勢。能源+資源的一體化趨勢明顯,即在一個區域內部或一個企業集團內部,盡可能延長鋁工業的產業鏈,這樣更容易掌握資源和生產過程,并有助于節約成本。
2) 集團化趨勢。形成綜合優勢,增加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效益。
3) 國際化趨勢。鋁工業資源、能源、技術和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明顯,國際范圍內的競爭更加激烈,競爭的結果將使鋁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降低。
4) 生態化趨勢。未來鋁工業更加重視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排放,使鋁工業成為真正的生態工業。這里提到的“生態化”,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也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理論發展鋁工業的結果。
電化鋁膏霜瓶, 電化鋁香水瓶, 藥瓶,保健醫藥瓶, 鋁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