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為食主義之前有想過,不過每天發生著這么多事,有些事情想了想也就一閃而過。
是在珀斯的那個慵懶的下午,三個人坐在一個臨河咖啡屋發呆的時候,某同學突然問,為什么鋁罐瓶里的可樂永遠比其它包裝的好喝?于是就開始了一番從無厘頭到學術界的專業猜測。無所事事的下午,最適合研究這些不著邊際的事。
關于塑料瓶與鋁罐間的差異,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比較。
不過這事是這樣的,如果是剛出廠的塑料瓶裝,那它和鋁罐里的汽水其實沒什么差別。如果你喝得出不同,那你不是一個高級“喝貨”就是一個極易受心理暗示的人。
一般上超市里賣的塑料瓶裝都已經放了一段時間,所以在口感上其實理應比鋁裝的差。這是因為當兩種包裝的汽水被注入相同比例的二氧化碳后,塑料比鋁更容易被二氧化碳“穿透”。看似密封的瓶子,其實二氧化碳依然會通過一些物理化學上的反應從瓶中漏出。如果把一個塑料瓶裝的汽水在陽光直射的環境下放12星期,可以漏掉15%的二氧化碳。
那么玻璃瓶裝呢?
當為食主義在找尋關于玻璃瓶的答案時,看到的是一連串“童年的記憶”。很多人,包括為食主義自己,喜歡玻璃瓶是因為懷念小時候5毛錢一瓶的涼爽,懷念高喊“老板娘,退瓶”的時光,懷念一根吸管插進去看它一半浮上來的樂趣,外加那個“不知道為什么玻璃瓶裝比較好喝”的莫名信念。
所以說,從理論上講,三種包裝里的汽水口感,應該是鋁罐> 玻璃 > 塑料瓶。